岁末年初,年度考核成为工作“重头戏”。压实考核成为推动党员干部复盘所学所获、查弱项补短板、反思总结提升的重要方式。但在实践过程中,要慎防考核变成简单“考材料”,让本应走出门抓落实的党员干部,囿于办公室反复雕琢纸面功夫,让实干沦为空谈。
在评事评人评绩的时候,以材料作依据本无可厚非。然而,个别党员干部平日懒懒散散,“考前”重点突击,“拿材料邀功、靠材料上位”,导致真抓实干不如临阵磨枪。长此以往,必然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。考核虽在年终,但不应着眼于年终搞“一锤子买卖”。要杜绝一套模板“一刀切”,紧紧牵住平时这个知事识人“牛鼻子”,把硬性任务要求统筹划分到考评各个阶段,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任务书,明确加减分项,让迎考单位和党员干部对怎么干、怎么办有更清晰的认识,把功夫多下在日常工作中。从而拉长考核战线,既从纵向时间轴上看清干部一贯表现,也抓住八小时外这个关键时间段,挤出水分,考出干货,让投机取巧者无孔可钻。
材料写得好,不证明工作干得好,材料堆得高,不代表为民办事有实招。只重视“材料政绩”,就可能让考核陷入千人一面的窘境,与求实效的初衷南辕北辙。必须让实绩唱主角,延伸考核触角,坚持考在一线、考在末端。要多走到田间地头、工厂车间、房前屋后,全方位、多角度了解干部履职情况,尤其是要近距离观察干部在乡村振兴、基层治理、信访化解等急难险重任务面前的表现,既看显绩,也挖潜绩,让干部优点亮点、缺点疑点尽收眼底。同时要以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尺,针对具体人、具体事,到群众中看表现、听评价。少听他自己讲,多听他身边的人和服务的人怎么说,结合过往考核和组织掌握情况,强化考核精准性,倒逼干部争做实干者。
考是铺垫,用是关键,把“材料好看”当作干部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,不免让担当者伤心、实干者寒心。要彻底刹住“材料为王”的不正之风,就要强化结果运用,坚决不搞到点晋升、照顾性晋升、平衡性晋升,树立起要做官先做事、提职先担当的鲜明导向。把干部历次考核结果和一贯表现相结合,同评先评优、能上能下挂钩,对考核优秀者及时通报表扬,树立先进典型,在提拔任用上给予倾斜。要把考核结果运用贯穿干部培养使用全过程,建立完善结果反馈机制,对干部的短板和问题及时提醒,指出不足,明确整改责任和时限,强化跟踪督导,避免问题年年有。